骨髓干细胞研究历史(骨髓干细胞研究历史进展)
- 作者: 杨思影
- 来源: 投稿
- 2024-12-11
1、骨髓干细胞研究历史
骨髓干细胞研究历史
:骨髓移植先驱
E. Donnall Thomas 和同事进行首次成功的骨髓移植,用于治疗白血病。
1963:造血干细胞鉴定
J.E. Till 和 E.A. McCulloch发现骨髓中存在造血干细胞,称为集落形成单位(CFU)。
1970 年代: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研究人员开发了方法来从骨髓中分离和培养造血干细胞。
发现干细胞因子,可调节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
1980 年代:基因治疗的开端
Bruce Beutler 和 Anthony Cerami 开发了第一个针对骨髓疾病的基因疗法。
发现干细胞的表型标记,用于识别和纯化不同的干细胞亚群。
1990 年代:干细胞移植的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
脐带血干细胞被确定为一种潜在的造血干细胞来源。
2000 年代: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
Arnold Caplan 发现了间充质干细胞,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能力的多能干细胞。
2010 年代: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Shinya Yamanaka 开发了将成熟细胞重新编程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的技术。
iPSC 成为研究人类疾病和发育以及再生医学的工具。
2020 年代:当前发展
骨髓干细胞研究重点在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如基因编辑和细胞疗法。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干细胞在组织再生、抗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潜力。
2、骨髓干细胞研究历史进展
骨髓干细胞研究历史进展
1869 年:早期研究
鲁道夫·路德维希·卡尔·维尔肖提出骨髓中含有干细胞。
1906 年:首次使用术语“骨髓干细胞”
亚历山大·马克西莫夫首次使用术语“骨髓干细胞”。
1950 年代:动物模型研究
埃内斯特·A·麦卡洛赫和詹姆斯·E·蒂尔开发了小鼠骨髓移植模型以研究造血干细胞。
1961 年:人类骨髓干细胞的首次分离
罗伯特·A·古德和他的同事首次从人类骨髓中分离出造血干细胞。
1970 年代:克隆研究
罗恩·D·帕勒和约瑟夫·F·弗里德斯坦首次对单个骨髓干细胞进行克隆,证明其具有分化为骨和软骨的能力。
1980 年代:流式细胞术的出现
流式细胞术技术的进步允许基于细胞表面标记对骨髓干细胞进行更准确的分选。
1990 年代:脐带血干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脐带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这为干细胞移植提供了另一个来源。
2000 年代: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神户和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 iPSC 技术,该技术允许将体细胞重新编程为具有类似干细胞能力的细胞。
2010 年代:编辑基因组技术
CRISPRCas9 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研究人员能够修改骨髓干细胞中的基因,从而研究疾病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当前研究:
专注于开发新技术,以更有效和安全地收集和移植骨髓干细胞。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或纠正骨髓干细胞中的突变,以治疗遗传疾病。
研究骨髓干细胞在再生医学和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3、骨髓干细胞研究历史简介
1867 年
埃米尔·内格里发现骨髓中存在造血细胞。
1877 年
弗里德里希·埃里希发现骨髓干细胞的存在,并将其命名为“链菌”。
1908 年
亚历山大·马克西莫夫提出骨髓干细胞理论,认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起源于骨髓中一种多能干细胞。
1936 年
塞西尔·贾维斯和菲利普·史密斯首次从骨髓中分离出造血干细胞。
1957 年
E.A.麦克库洛赫和詹姆斯·蒂尔开发了造血干细胞单位形成克隆试验,这是一种用于测量造血干细胞数量的标准技术。
1968 年
罗伯特·文森特·彼得森和唐纳德·梅西发现骨髓移植可以治疗严重的放射病。
1970 年代
研究人员开发了用于在体外培养造血干细胞的技术。
1980 年代
鉴定出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这使得更容易对它们进行排序和分离。
首例成功的人类骨髓移植进行。
1990 年代
研究人员开发了从脐带血中收集造血干细胞的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用于纠正造血干细胞中的遗传缺陷。
21 世纪
造血干细胞研究继续迅速发展,重点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白血病、镰状细胞病和免疫缺陷。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使用 iPS 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生成造血干细胞的潜力。
4、骨髓干细胞是哪里抽的
骨髓干细胞通常从以下部位抽取:
骨盆上的后髂骨脊:这是最常见的取样部位。
胸骨:胸骨是位于胸腔中央的扁平骨。
骨髓穿刺的部位:如臂骨(上臂)或股骨(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