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干细胞发展历史(胚胎干细胞的发展进程)
- 作者: 杨芊昱
- 来源: 投稿
- 2024-12-11
1、胚胎干细胞发展历史
胚胎干细胞发展的历史
1981 年:首次分离出小鼠胚胎干细胞
Martin Evans 和 Matthew Kaufman 首次从早期小鼠胚胎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 (ESC)。
这些 ESC 能够在培养基中自我更新并分化为身体的所有组织类型。
1998 年:首次分离出人类胚胎干细胞
James Thomson 从人类胚胎中分离出 ESC。
此项发现为人类疾病的再生医学研究铺平了道路。
2006 年: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的开发
Shinya Yamanaka 和 Takahashi Kazutoshi 证明将四个特定基因导入体细胞可以将其“重编程”为 iPSC。
iPSC 类似于 ESC,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但无需破坏胚胎。
2007 年:ESCs 和 iPSCs 中发现 SOX2 转录因子
SOX2 被确定为 ESC 和 iPSC 维持多能性的关键转录因子。
这有助于了解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分子机制。
2009 年:首次在人类身上注射 ESC
一组韩国研究人员将 ESC 注入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中。
尽管结果喜忧参半,但它代表了使用 ESC 进行再生医学的首次尝试。
2013 年:SCNT 衍生的 ESCs 的开发
Hwang Woo Suk 领导的一个团队展示了从人类 SCNT 胚胎中分离出 ESC。
研究结果后来被揭穿为造假。
2014 年:开发具有免疫匹配性的 ESCs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技术,通过将患者自己的细胞重新编程为 iPSC 来创建具有免疫匹配性的 ESC。
这极大地降低了移植排斥反应的风险。
2020 年:ESC 和 iPSCs 用于治疗 COVID19
COVID19 大流行促进了 ESC 和 iPSC 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研究人员正在使用干细胞生成肺细胞和心肌细胞,以治疗受病毒感染的患者。
持续的发展
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仍在不断发展。正在进行的研究集中在:
提高干细胞分化的效率和安全性
开发新的干细胞来源
探索干细胞在再生医学和疾病建模中的应用
![](/pic/胚胎干细胞发展历史(胚胎干细胞的发展进程).jpg)
2、胚胎干细胞的发展进程
胚胎干细胞的发展进程
1. 受精和囊胚形成
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分裂并形成囊胚,这是一个由外层细胞(滋养层)和内部细胞团(胚盘)组成的空心球。
2. 胚盘形成
囊胚着床在子宫壁上。
胚盘分化为三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3. 胚胎形成
外胚层形成表皮、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中胚层形成肌肉、骨骼、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
内胚层形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腺。
4. 胚胎干细胞的产生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内细胞团中存在着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多能细胞,具有分化为所有胚层细胞类型的潜力。
5. 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胚胎干细胞受到外部信号的诱导,如生长因子和营养物质。
这些信号促使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的胚层细胞类型。
6. 组织和器官形成
分化的胚胎干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组织和器官。
这些组织和器官进一步发育,形成完全发育的个体。
胚胎干细胞技术
胚胎干细胞可以从囊胚中分离出来并在实验室中培养。
培养的胚胎干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并分化为广泛的细胞类型。
胚胎干细胞技术在再生医学和疾病研究中具有潜在应用,例如:
培养组织和器官用于移植。
研究疾病机制和开发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