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实验室SOP)
- 作者: 刘慈音
- 来源: 投稿
- 2025-01-31
1、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hUCMSCs) 是从脐带血中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它们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这意味着它们有能力分化为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包括骨、软骨、脂肪和肌肉。
来源脐带血是胎儿出生时从脐带中收集的血液。它富含间充质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特性。
特性hUCMSCs 具有以下特性:
自我更新:它们可以自我更新和扩增,产生大量细胞。
多能性:它们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包括间叶系细胞(如骨、软骨、脂肪和肌肉)和非间叶系细胞(如神经细胞)。
免疫调节:它们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以抑制免疫反应。
旁分泌作用:它们分泌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支持组织修复和再生。
应用hUCMSCs 已显示出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的潜力,包括:
骨和软骨损伤:骨髓炎、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
心脏疾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
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脊髓损伤
免疫系统疾病: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
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皮肤创伤修复
结论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干细胞,具有多种再生和治疗应用。它们的免疫调节特性和多能性使其成为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的理想候选者。
2、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实验室SOP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 (SOP)
1. 目的
本 SOP 规定了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UCBMSC) 培养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培养过程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2. 范围
本 SOP 适用于在授权设施内的指定区域进行的 UCBMSC 培养。
3. 责任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 SOP 的执行和遵守。
全体实验室人员负责按照 SOP 的规定进行操作。
4. 定义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UCBMSC): 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出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基: 用于 UCBMSC 生长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
培养瓶: 用于 UCBMSC 培养、扩增和储存的灭菌容器。
层流罩: 洁净空气工作区,用于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5. 程序
5.1 细胞接种和扩增
1. 使用无菌技术在层流罩内工作。
2. 预热培养基至 37°C。
3. 将 UCBMSC 单细胞悬液加入培养瓶中,接种密度为 5,00010,000 个细胞/cm2。
4. 将培养瓶置于 37°C、5% CO? 的培养箱中。
5. 每 23 天更换培养基一次。
5.2 细胞传代
1. 当细胞达到 7090% 汇合度时,进行传代。
2. 用无血清培养基冲洗细胞以去除培养基。
3. 加入 0.05% 胰酶溶液,在 37°C 下孵育 510 分钟。
4. 收集分离的细胞并离心去除胰酶。
5. 将细胞悬浮在新鲜培养基中,并按照 5.1 节中的步骤接种。
5.3 细胞鉴定
1. 定期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以鉴定 MSC 特性。
2. 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 CD90、CD73 和 CD105 等表面标志物来表征细胞。
3. 通过多向分化实验来评估分化潜能。
5.4 细胞冻存
1. 收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并离心去除培养基。
2. 将细胞悬浮在含 10% DMSO 的培养基中。
3. 将细胞分装到冷冻管中,缓慢降温至 80°C。
4. 长期储存时,将细胞转移至液氮罐中。
5.5 细胞复苏
1. 从液氮罐或 80°C 冰箱中取出冷冻细胞。
2. 在 37°C 水浴中快速解冻。
3. 将细胞转移至培养瓶中,加入新鲜培养基。
4. 在 37°C、5% CO? 的培养箱中孵育细胞。
5.6 质量控制
1. 定期监测培养基 pH、细胞形态和增殖率。
2. 记录并存档所有培养和传代数据。
3. 定期进行细胞支原体检测。
6. 文件记录
所有相关记录,包括细胞培养日志、传代记录和质量控制数据,应妥善保存并随时可供审核。
7. 修订历史
版本 1.0: 2023 年 3 月 1 日发布
版本 1.1: 2023 年 6 月 15 日更新了细胞鉴定部分
3、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是药品还是耗材
药品4、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定义: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外泌体是UCBMSC分泌的纳米大小的囊泡,含有各种蛋白质、脂质和核酸。
特性:大小:直径约 30150 纳米
膜结构:双层脂质膜
货物:含有多种蛋白质、脂质和核酸
源自:UCBMSC
组成:UCBMSC 外泌体包含以下成分:
蛋白质:膜蛋白:Tetraspanins (CD63, CD9)、整合素、转运蛋白
细胞因子:TGFβ、VEGF、IL10
酶:MMP、ADAM
脂质:磷脂质:磷脂酰胆碱、鞘磷脂
胆固醇鞘糖脂
核酸:
微小 RNA (miRNA)
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
mRNA
DNA功能:
UCBMSC 外泌体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
免疫调节
组织修复
血管生成
细胞分化
抗炎神经保护
应用:UCBMSC 外泌体被广泛研究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例如:
心血管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
癌症优点:
与 UCBMSC 相比,外泌体具有以下优点:
免疫原性低
穿透组织屏障的能力更强
储存和运输更方便
局限性:外泌体治疗仍处于早期阶段,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
标准化生产方法的缺乏
靶向性递送的困难
生物活性维持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