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分选原理(造血干细胞分选原理是什么)
- 作者: 胡少珩
- 来源: 投稿
- 2024-12-15
1、造血干细胞分选原理
造血干细胞分选原理
造血干细胞(HSC)分选旨在从复杂的人体组织中分离和富集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稀有HSC。分选方法利用了HSC与其他细胞的表型差异。
原理:表面标记:HSC表达一系列独特的表面标记,与其他血细胞不同。例如,CD34、CD90和CD45。
负选择:去除不想要的细胞类型,如成熟的血细胞和基质细胞。可以通过与它们的表面标记结合的磁珠或抗体进行。
正选择:仅收集表达HSC特异性标记的细胞。这可以使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进行,其中标记的细胞通过激光束进行分选。
功能性筛选:使用体外或体内试验,根据HSC的克隆形成或植入能力来富集细胞。
常见的表面标记:
| 标记 | 表达 |
|||| CD34 | 成体和胎儿HSC |
| CD90 | 原始和早幼体HSC |
| CD45 | 低表达或阴性HSC |
| CD38 | 早幼体和成熟HSC中高表达 |
| CD117 | 胎儿和成体HSC |
分选方法:
磁珠分离法:使用磁珠与细胞表面标记结合,然后通过磁力进行分离。
FACS分选法: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细胞表面标记结合,然后通过激光束进行分选。
流式细胞术分选法:将细胞悬液通过一个含有多个流体束的喷嘴,允许根据标记或功能性特征进行分选。
应用:HSC分选用于:
移植:为白血病、淋巴瘤和镰状细胞贫血等疾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移植。
研究:研究HSC的发育、功能和在疾病中的作用。
治疗:开发新型疗法,利用HSC修复受损组织或调节免疫反应。
2、造血干细胞分选原理是什么
造血干细胞分选原理
造血干细胞分选基于以下原理:
1. 表面标记:
造血干细胞表达特定的表面标记或抗原,如 CD34、CD133、CD90 等。这些标记可用于识别并分离造血干细胞。
2. 磁性分离:
与表面标记抗原相结合的磁性微珠可用于将造血干细胞磁性标记。然后,通过磁场分离器将磁性标记的造血干细胞与其他细胞分离开来。
3. 流式细胞术分选:
表面的标记抗原与荧光抗体相结合。荧光抗体发射的荧光信号可用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出特定细胞群,包括造血干细胞。
4. 细胞因子动员:
干细胞动员因子(如 GCSF)可用于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中。这使得可以从外周血中收集造血干细胞,从而避免了骨髓穿刺。
5. 负选择分选:
造血干细胞也可以通过去除不含目标抗原的细胞来进行负选择分选。这可以减少靶细胞群中的杂质细胞。
6. 细胞增殖和扩增:
体外培养中,造血干细胞可以在合适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存在下增殖和扩增。这可以产生大量的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或研究。
7. 质量控制:
分选后的造血干细胞会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细胞活力测定、细胞表型分析和功能测试,以确保细胞的纯度、活力和多能性。
3、造血干细胞分化图解高清
造血干细胞分化高清图解
[图片]图例:
造血干细胞 (HSC):多能干细胞,可分化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
淋巴祖细胞 (LPC):分化为淋巴细胞。
粒细胞单核细胞祖细胞 (GMCFC):分化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巨核细胞血小板祖细胞 (MKCFC):分化为巨核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祖细胞 (EPC):分化为红细胞。
分化过程:
1. HSC 先分化为 LPC。
2. LPC 再分化为 T 细胞、B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3. HSC 也分化为 GMCFC。
4. GMCFC 再分化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5. HSC 也分化为 MKCFC。
6. MKCFC 再分化为巨核细胞,它们分裂成血小板。
7. HSC 也分化为 EPC。
8. EPC 再分化为红细胞。
4、造血干细胞分为哪两类
造血祖细胞 (HSC):自我更新能力强,可分化为所有血液细胞谱系。
多能祖细胞 (MPC):自我更新能力较弱,只能分化为髓系谱系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