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小鼠干细胞(清华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作者: 王梨珂
- 来源: 投稿
- 2024-12-14
1、清华大学小鼠干细胞
清华大学小鼠干细胞
定义小鼠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的能力的小鼠胚胎细胞。
来源清华大学小鼠干细胞最初是从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得到的。内细胞团是早期胚胎中发育为身体的主要部分的细胞群。
类型清华大学拥有不同类型的已建立的小鼠干细胞系,包括:
胚胎干细胞 (ESC):从囊胚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得到。
胚胎外周干细胞 (EpSC):从囊胚的周围滋养层中分离得到。
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通过基因改造将成熟的体细胞重新编程回干细胞样状态。
特点清华大学小鼠干细胞具有以下特点:
自我更新:能够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更多的干细胞,保持其未分化的状态。
多能性:具有分化为几乎所有细胞类型的潜力,包括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衍生的细胞。
稳定性:在长期培养中保持其多能性和稳定性,使其适合于研究和应用。
应用清华大学小鼠干细胞已广泛应用于:
基础研究:研究发育生物学、细胞分化、疾病机制和药物筛选。
再生医学:用于生成各种细胞类型,用于组织和器官修复。
药物开发:作为模型系统来测试药物和治疗干预措施。
转化医学:开发基于干细胞的疗法,用于多种疾病。
成就清华大学在小鼠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包括:
建立了高质量和稳定的已建立小鼠干细胞系。
阐明了小鼠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分子机制。
开发了使用小鼠干细胞进行组织修复的创新技术。
参与了基于干细胞的转化医学研究的早期应用。
2、清华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简介清华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SCIRM)成立于2008年,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下属的一个世界领先的研究机构,致力于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再生医学的转化应用。
研究方向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
干细胞生物学
再生医学
疾病建模
药物筛选
组织工程
设施和资源
SCIRM拥有先进的设施和资源,包括:
干细胞培养室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成像设备
动物房研究团队
SCIRM拥有一支由知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强大团队,他们来自不同学科,包括生物学、医学和工程。
成就SCIRM在干细胞研究和再生医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其中包括:
开发了新的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
发现了新的干细胞调节机制
开发了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脏疾病的再生医学策略
合作与成果转化
SCIRM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和行业合作伙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研究所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并与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教育和培训
SCIRM提供了一个培养下一代干细胞研究人员和再生医学专家的一流平台。研究所提供博士和硕士学位课程,并举办研讨会和讲座。
使命SCIRM的使命是推进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并将其应用于改善人类健康。
3、清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
简介清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下设的一个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1 年,致力于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应用。
研究方向该中心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
干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干细胞谱系、自更新、分化、调控机制
干细胞转化医学应用:疾病建模、再生医学、药物筛选
干细胞伦理学和社会影响: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社会和监管问题
实验室该中心拥有多个先进实验室,其中包括:
干细胞培养和分化实验室
免疫学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小动物成像实验室
主要成果该中心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
发现了一种新的干细胞信号通路,可调节干细胞的自更新和分化
开发了一种新的干细胞分化方法,可产生高纯度的特定细胞类型
建立了多种疾病模型,为干细胞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
参与制定了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则,促进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规范发展
国际合作该中心与全球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干细胞研究。合作伙伴包括:
哈佛大学
斯坦福大学
剑桥大学
东京大学
教育和培训
该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每年举办讲座、研讨会和实习项目,培养下一代干细胞科学家。
4、小鼠脂肪干细胞提取
小鼠脂肪干细胞提取步骤
材料:小鼠
无菌手术器械
培养皿或离心管
含抗生素的培养基
胶原酶 IV
红细胞裂解液
步骤:1. 麻醉小鼠:
腹腔注射麻醉剂,如戊巴比妥或异氟烷。
2. 消毒手术区域:
修剪手术区域的毛发,并用 70% 乙醇消毒皮肤。
3. 进行腹部切口:
用手术刀在腹部中线腹膜上开一个 23 cm 的切口。
4. 取出脂肪垫:
用钝头镊子轻轻分离并取出腹膜下脂肪垫。
5. 消化脂肪组织:
将脂肪垫切成小块,加入含胶原酶 IV 的消化液中。
在 37°C 下孵育 4060 分钟,定期搅拌。
6. 过滤消化液:
使用 100 μm 滤网过滤消化液,去除未消化的组织碎片。
7. 离心和清洗:
将滤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在 1200 rpm 下离心 10 分钟。
去除上清液,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清洗细胞沉淀物两次。
8. 红细胞裂解:
向细胞悬液中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在室温下孵育 510 分钟。
离心 5 分钟,去除上清液。
9. 悬浮细胞:
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悬浮细胞,并转移到培养皿或培养瓶中。
10. 培养:
将细胞置于 37°C、5% CO2 的培养箱中培养。
每 23 天更换一次含抗生素的培养基。
注意:所有步骤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使用经纯化或过滤的试剂。
细胞培养条件应根据所使用的特定培养基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