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
- 作者: 郭言溪
- 来源: 投稿
- 2025-01-20
1、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布
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 的分布
MSCs 位于骨髓基质的几个区域:
1. 骨小梁内:
位于骨小梁内骨膜下区域,靠近肥大的成骨细胞
也存在于骨 lacunae 和 canaliculi 中
2. 骨髓窦周围:
围绕着骨髓窦,位于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下方
3. 血管周囲:
附着在骨髓窦壁和血管壁的外周
4. 神经周围:
位于神经束周围,与神经营养细胞相互作用
5. 软骨端:
在软骨细胞和骨细胞之间,形成骨软骨连接处
6. 脂肪组织:
存在于骨髓脂肪细胞周围
MSCs 分布的区域差异:
年轻个体的骨髓中 MSCs 更丰富,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MSCs 在骨小梁内和骨髓窦周围的分布更为丰富。
不同骨骼部位的 MSCs 分布也不同,例如,髂骨中的 MSCs 比胫骨中的 MSCs 更丰富。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
目的:提供适宜的培养环境,以支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 的增殖和分化。
成分:基础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如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DMEM) 或 αMEM
血清:胎牛血清 (FBS) 或人血清,浓度为 1020%
生长因子:通常包括表皮生长因子 (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或其他抗生素,以防止细菌污染
抗真菌剂:安福特利霉素 B 或其他抗真菌剂,以防止真菌污染
其他成分(可选):
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 C、维生素 B12 和铁
氨基酸:如谷氨酰胺和赖氨酸
激素:如皮质醇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优化:培养基成分和比例可能会根据 MSC 的来源、分化状态和其他因素而调整。进行优化实验以确定最适合特定 MSC 培养物的培养基成分至关重要。
培养条件:
温度: 37°C
二氧化碳浓度: 5%
培养物处理: 每 23 天更换培养基并拆分细胞
质量控制:
无菌性:通过培养和观察培养基来测试
生长支持:通过评估 MSC 增殖速率和存活率来测试
分化潜力:通过诱导 MSC 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或脂肪细胞来测试
3、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是从骨髓中提取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潜力。提取 hMSCs 可用于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疾病治疗。
步骤:1. 骨髓采集:
从供体骨盆或髓骨处采集骨髓。
使用穿刺针或骨髓活检针抽取 1050 毫升骨髓。
2. 单核细胞分离:
将骨髓与分离介质(例如密度梯度离心)混合,以分离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含有 hMSCs 和其他细胞类型。
3. 富集:
将单核细胞接种于塑料培养皿中。
hMSCs 贴壁生长,而其他细胞则悬浮在培养液中。
通过更换培养液,去除悬浮细胞。
4. 扩增:
hMSCs 贴壁后,用含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培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hMSCs 会增殖并形成集落。
5. 纯化:
使用珠联免疫磁选法或流式细胞术去除非 hMSCs 细胞。
这确保了 hMSCs 纯度的提高。
6. 传代:
当 hMSCs 达到 8090% 的汇合度时,将其传代到新的培养皿中。
传代过程可进一步扩增细胞,并保持其多能性。
质量控制:
提取的 hMSCs 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测试,以确保其:
多能性: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
无菌性:不含细菌或真菌污染。
增殖能力:能够连续传代而保持其特性。
应用:提取的 hMSCs 可用于各种应用,包括:
再生医学:修复受损组织,例如软骨缺损、骨折和心肌梗塞。
组织工程:创建组织或器官替代物,例如血管和皮肤移植物。
疾病治疗:治疗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
4、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购买
抱歉,我没有任何关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购买的信息。